新闻动态
《河南日报》:悠悠药香飘中原(创新河南 创出新彩)——省农科院中药材研究所科技创新助力中药材强省建设

  河南是中药材大省,加强中药材资源保护,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对夯实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物质基础、促进农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梁慧珍带领团队召开菊花新品种、新技术现场观摩会   

  科技赋能发展,创新决胜未来。近年来,在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省农科院中药材研究所所长梁慧珍带领下,省农科院中药材团队致力于红花、菊花、金银花等花类药材和河南道地药材的种质资源收集、评价、鉴定、创制、遗传育种与栽培生理、种子种苗繁育、药用化学成分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研究及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工作,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中药材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梁慧珍在南阳进行艾草田间技术指导
  以优质中药材新品种为支撑,以绿色高产高效生产技术为引领,以优质中药材繁育研发及科技示范基地为依托,这些年,梁慧珍团队取得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科技赋能河南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中药材强省建设。

深耕科研数载

只为一朵花的盛开


梁慧珍带领团队到卢氏县开展连翘防灾减灾技术指导

  “中药材质量的源头在于种植,种植的源头又在于种子种苗。”耕耘遗传育种领域,梁慧珍带领团队专注中药材研究多年,尤其对红花情有独钟。


梁慧珍团队在邓州丹参基地开展科技特派员服务

  红花是我省道地中药材重要品种之一,红花油是国际粮农组织推荐的三大保健油之一,具有保健、美容功效;红花花瓣可提取天然红花黄色素、红色素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及治疗跌打损伤等药效;红花秸秆则可以作为饲料使用。与此同时,红花具有抗旱耐碱、抗病耐瘠,适应性广的特性,是一种需水、需肥和需药少的油药兼用特种经济作物,非常适合在中低产田和丘陵山区种植,不与粮食作物争地,种植效益高。

  河南种植红花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目前种植面积近10万亩,主要分布于新乡、周口、安阳、商丘、南阳等地区。其中,新乡所产的“卫红花”栽培历史悠久,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

  然而,传统地方红花品种药效低不稳定,不能满足药企的需求;产量低,特殊年份甚至无收成;大多带刺、开花期分散,不利于人工采收或机械化采收。

  每到夏季红花采摘期,药农们不仅要冒着酷暑,更要忍受其叶片上的根根细刺,“红花种植密度大,植株分枝高度参差不齐且长有尖刺。人工徒手采收时,容易扎破手并产生过敏反应,费时又费力。”梁慧珍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为了尽快改变制约红花产业发展的根源性问题,从2012年开始,梁慧珍带领团队下决心尽快选育出无刺的红花新品种。

  “我们从国内外1000多份红花种质资源中,选出286份优异材料,在试验基地反复种植,每到夏季就去田间寻找自然变异株。怕被扎,就顶着烈日把全身裹得严严实实,但一场‘战斗’下来,仍不免浑身刺得疼。”梁慧珍回忆道。

  同时,梁慧珍团队还不断创新育种技术,利用单倍体花药培养育种技术,大大缩短育种进程,利用快速精准检测技术,对不同世代红花HSYA等药效主成分快速筛选,确保品质稳定性。

  数载奋斗,终得硕果。2017年,梁慧珍团队终于培育出豫红花1号,药效含量高、无刺、株型紧凑,开花集中,便于人工和机械化采收,产量较传统品种提高15%—20%,是我省审定的第一个红花品种,标志着河南红花品种选育实现零的突破。

  “机械化采收是花类药材生产中面临的最普遍也是最迫切的问题。”梁慧珍表示。为了打破红花采收机械短缺瓶颈,梁慧珍团队联合平顶山学院精密制造博士创新团队,研制出红花便携式采收机,采收效率是人工采收的4倍以上,解决了红花采收难、采收不及时的问题,实现了红花农机农艺的融合。

  2022年6月9日,河南省“四优四化”特色作物育优培强专项红花机械化采收现场观摩会在商丘市睢阳区闫集镇红花示范基地举行。

  观摩会上,专家组对中药材新品种豫红花1号示范方进行了实地测产验收。结果显示,平均亩产花丝26.81公斤,花籽200公斤,亩净收益3000元以上。看到这一品种的优良表现,现场众多红花种植户纷纷点赞。

  随着豫红花1号的诞生和推广,梁慧珍团队在育种道路上势如破竹,一路生花。他们相继培育出豫红花2号、豫红花3号、豫红花4号等一系列豫红花优质品种。

  如今,豫红花1号在河南、新疆、宁夏、安徽等全国红花主产区大规模推广种植。团队在红花技术创新方面获得了4件国家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34项标准,14件软件著作权,发表相关研究论文60多篇,填补了6项行业空白。

强化新品种选育

推动中药材质量提升

  种质资源是中药材品种选育的基础。多年来,梁慧珍团队以中药材新品种选育为抓手,创新中药材育种方法,系统开展中药材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评价和利用,从源头上破解中药材高质量发展难题。

  “攀林遍岩洞,采药无冬春”。梁慧珍带领团队成员踏遍河南山山水水,走过无数日日夜夜,只为收集到更多类性状不同的中药材种质资源。

  目前,梁慧珍团队共收集保存红花种质资源2000多份,金银花种质资源50多份,菊花种质资源200多份,艾种质资源100多份,辛夷种质资源20多份,山药种质资源120多份,河南道地药材及国内外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和育种材料1万多份,并根据不同药材繁殖方式建立了种质资源种子库和活体保存资源圃,为中药材新品种的选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国粮食作物良种普及率已超90%,可是中药材良种推广率不足10%,实际生产中普遍面临着野生资源逐渐匮乏,品种混杂退化严重,优良新品种少且育种进程较慢等问题。”每每提到中药材产业的现实情况,梁慧珍都会有一种锥心的痛,选育出更多更好的中药材新品种,成为她的心头大事。

  有心人,天不负。2019年,药食同源、抗寒菊花新品种豫菊花2号通过审定,这是梁慧珍带领团队选育的又一个中药材新品种。在零下5℃的环境里,豫菊花2号能够盛花而不凋,使我国菊花适宜种植区域向寒冷地区扩展了100多公里。同时,团队还创新集成了脱毒快繁、田间控草、绿色防控、花期调控等菊花全程种植技术,有效解决了菊花病虫害防控,大大提高了菊花产量和品质。

  “中药材育种不仅是个体力活,更需要耐心与细心。春季选育板蓝根,夏季选育红花,冬季进行金银花的修枝,在忙忙碌碌中一年就过去了。”梁慧珍感叹道。

  春华秋实,四季轮转。开花集中、方便机械化采收的密银花1号、药怀菊1号、豫紫苏1号、豫紫苏2号、郑蓝1号等金银花、菊花和板蓝根新品种陆续诞生。自2009年以来,梁慧珍团队先后选育国审、省审新品种30多个,获批植物新品种权6项,解决了中药材种质混杂、优良品种推广应用滞后、品质和产量不高等问题,为河南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加快推进中药材强省建设。


创新推广模式

打造中药材区域品牌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振兴中医药,中药材是基础。

  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提出了酒业、奶业、中医药产业“三业”振兴的战略部署,去年年底,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了推动产业发展的“十大举措”,着力推动中药材强省建设。这些都为河南中药材产业发展赢得了难得机遇,增强了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的信心决心。

  河南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是“北药”的南界、“南药”的北界,基本形成了伏牛山、大别山、太行山、怀药产区和黄淮海平原五大中药材优势产区。我省中药材种植面积和产量位居全国前5位。

  近年来,梁慧珍率领团队致力于中药材的科学研究与推广工作,在良种培优的基础上,集成示范了一系列中药材绿色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与种植户密切对接,加速农业结构调整和特色经济发展,与宛西制药、羚锐制药、福森制药等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加快豫产道地药材品牌建设,科技赋能中药材产业振兴。

  在邓州,梁慧珍带领团队详细调研了当地艾产业发展情况,实施艾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与基地建设示范,对艾草标准化种植技术进行系统研究,制定并发布省级及以上艾草标准化种植技术相关标准,通过示范基地进行推广应用,从源头上为艾产业发展提供优质原料。

  在淅川,以优质中药材金银花种植示范基地为依托,以密银花1号为核心品种,连续4年在福森药业金银花种植基地开展标准化技术的集成与示范工作,构建安全、优质、高效的生产技术体系。目前,淅川县金银花种植面积已达3.5万多亩,年总产值3亿元以上,增加农民收入1.5亿元以上。金银花成为当地的环境保护花、增收幸福花、健康促进花。

  在西峡,梁慧珍团队与仲景宛西制药等企业、科研院所联合开展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道地宛药全产业链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通过对“八大宛药”品种选育、种植技术、产地加工、药效物质基础、质量标准评价体系、宛药系列产品开发等多个环节的全链条研发,系统组织开展种植技术、核心功效、物质基础、生物活性、质量标准评价、健康产品开发等现代科学研究,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构建完善产业链条,带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焦作,梁慧珍团队积极引导农户因地制宜发展“四大怀药”种植,采取“公司+电子商务+基地+农户”等形式,通过农商对接、农企对接,拓宽销售渠道,助力农民增收致富。通过项目扶持、品牌带动、技术服务等一系列措施,“四大怀药”产业逐步走上了种植标准化、生产企业化、营销品牌化的产业道路。

  ……

  依托省“四优四化”中药材专项、院县共建等项目具体实施,梁慧珍带领团队成员,组织实施河南省优质中药材安全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将新品种、新技术在中药材道地主产区集成推广,促进河南中药材产业标准化水平的全面提升,推动中药材一产带动二产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南阳艾、“四大怀药”等一大批豫产道地药材品牌。

  目前,河南省已建立中药材示范基地60多个,示范推广中药材新品种27个、颁布标准50多项、新技术50多项,示范面积合计30多万亩,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80个,打造形成了“主导品种+核心技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基地建设+田间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和现场观摩”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模式。

  “下一步,践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培育出更多抗病虫、耐盐碱的中药材品种,积极推广套种、轮作技术,按照仿野生种植条件,发展林下经济,同时,积极研发引进小型采收机械,降低劳动成本,生产出优质道地药材,推动河南中药材大省向中药材强省转变。”梁慧珍畅谈未来。

  悠悠药香,香飘中原!相信在梁慧珍的带领下,省农科院中药材团队将继续用实际行动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农民群众,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河南日报》,9月7日,第T33版: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