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03日 星期六
首页>新闻中心>科技服务
科技服务
2023年小麦播种技术指导建议

       2023年9月底至10月初的持续阴雨,造成秋作物收获推迟、土壤墒情偏大,严重影响河南省小麦高质量整地播种。进入10月份以来,河南省又出现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4℃的情况,过早播种的地块出现冬前旺长的几率大大增加,不利于培育壮苗和构建高质量群体。河南特色优势农业产业优质小麦专项和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县小麦技术团队组织专家,结合今年麦播期气候情况,提出今年示范区小麦播种技术建议,确保高质量整地播种、培育冬前壮苗、保苗安全越冬,夯实明年小麦丰收基础。
       一、指导原则

       以整好地、下好量、把好墒、播好种为原则,根据今年秋作物腾茬普遍推迟的情况,墒情适宜的及时适期抢播,墒情过湿的及时凉湿散墒、切忌过湿整地播种;由于10月份气温比常年偏高较多,因此可适当推迟播期、避免冬前旺长。

       二、关键技术
       (一)落实深耕耙压,适墒整地镇压,提高整地质量
       一是秸秆还田结合深耕整地,做到“切碎、撒匀、埋深、压实”。连续旋耕2-3年的麦田深耕或深松一次,耕深25 -30厘米;旋耕整地麦田,必须旋耕两遍后镇压耙实,旋耕深度要达到15厘米以上。
       二是适墒整地和镇压,创造上虚下实的播种土壤基础。根据土壤墒情适时镇压耙实、踏实土壤,秸秆还田+旋耕整地播种地块,一定要强化镇压作业,避免出现土壤喧松不实造成的深播弱苗、吊死苗和麦田透风跑墒、易旱易冻等弊端;提倡墒情适宜时播种前后镇压,若土壤过湿时可适当推迟整地时间和镇压时间,土壤过湿不可镇压。
       (二)落实适期晚播,适量适墒适深,确保播种质量
       一是气温过高要适期晚播,避免冬前旺长。豫北麦区半冬性品种适播期为10月8日~15日,今年可推迟至10月10日至20日;豫中、豫东麦区半冬性品种适播期为10月10日~20日,今年可推迟至10月15日至25日;豫南麦区半冬性品种适播期为10月15日~25日、弱春性品种适播期为10月20日至10月底,今年可推迟至10月20日至十月底和10月25日至11月初。
       二是适量适深匀播,争取苗足苗匀。播前进行种子发芽率试验,对发芽率相对偏低的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加用种量,晚播麦田也应适当增加播量,但每亩基本苗最多不宜超过30万;一定要注意适当浅播,播种深度以3~4厘米为宜,并做到行距一致、深浅一致,争取出苗均匀、苗量适宜,杜绝堌堆苗和缺苗断垄现象。
       三是适墒播种和镇压,保证苗齐苗壮。小麦播种时耕层适宜墒情为土壤相对含水量75%左右,一定要创造条件确保适墒播种。若播种前土壤墒情不足时要提前造墒,水分偏多时注意排湿散墒、适墒整地,切勿枪时湿墒整地播种。推广使用带有“播前镇压+种沟镇压”的播种机具随播随镇压;对使用未带镇压器的播种机播种的麦田,可在播种后出苗前表层土壤墒情适宜时,采用专用镇压器进行镇压,以确保种土密接,保墒提墒,防旱防冻,培育壮苗安全越冬。
       (三)科学施肥和包衣拌种,实现减量增效和绿色生产
       一是科学合理配方施肥,实现减量增效。基施化肥依据目标产量和土壤肥力水平合理,采用有机与无机、大量与中微量元素、底施与追施的合理调配施用。一般亩产600公斤以上的高产田块,每亩总施肥量氮肥(纯氮)为14~16公斤、磷肥(五氧化二磷)6~8公斤、钾肥(氧化钾)3~5公斤,其中氮肥底施与拔节期追施比例以6:4为宜;亩产500公斤左右的田块,每亩总施肥量氮肥(纯氮)为12~14公斤、磷肥(五氧化二磷)5~7公斤、钾肥(氧化钾)3~5公斤,其中氮肥底施与起身拔节期追施比例以6:4或7:3为宜。种植强筋、中强筋品种麦田稳氮增钾补硫,氮肥底追比以5:5为宜;种植弱筋品种麦田控氮增磷增钾,氮肥底追比以7:3为宜;旱地麦田一次施足底肥,春季视苗情于返青期趁墒追肥。
       二是抓好种子包衣拌种,绿色防控病虫。小麦茎基腐病和根腐病重发区选用咯菌腈、戊唑醇、苯醚甲环唑、氰烯菌酯等高效杀菌剂进行种子包衣或拌种;防控纹枯病可选用咯菌腈、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种衣剂及其复配种衣剂进行包衣;南部条锈病早发区,可重点选用戊唑醇、苯醚甲环唑、三唑酮等种衣剂进行拌种或包衣;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田块实施土壤处理,多种病虫混合重发区选用杀菌剂和杀虫剂混用配方进行拌种,起到“一拌多效”的效果。驻马店、信阳等地多花黑麦草发生严重麦田采取“一封一补”化除措施,小麦播种后出苗前选用砜吡草唑+吡氟酰草胺土壤喷雾,雨前施药或施药后浇水增墒;3叶1心期至越冬前或返青至拔节前,视田间草情喷施唑啉草酯或甲基二磺隆进行补杀,遏制多花黑麦草扩散蔓延。

                                               河南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科技支撑行动计划优质小麦专项负责人  李向东研究员